找到相关内容122篇,用时3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僧史所载中国沙门坚守戒规或天竺传统的各类实例2)

    律学沙门之探讨一文 上刊新亚学报六卷一期,香港,1964)页四七三 ~四七五。 (注28)参仕邦的学位论文The ...白毡一只,贫 贱之流,只有一布页二一四中)。 所谓“一布”便是以一整幅布缠披身上。印度俗人用白布为 衣因此佛家文献称俗人为“白衣”)。故僧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0946101.html
  • 僧肇对动静问题的辨治──<物不迁论>析义

    其物不迁论言动静,不真空论言有无,般若无知论言能证之般若,涅槃无名论言所证之涅槃,合而为一即动而静,即俗而真,能证无知、所证无名之四论。”《中国哲学原论》原性台北:学生书局,1984),页195~...物不迁论》文本中论证“物不迁”的主要哲学观点,逐一加以辨析与厘清,以呈显其中所揭示的大乘佛学奥义,文分五段:一)物性与动静──以中观立论辨治的问题;二)以“不来不去”辨治“昔物不至今”的动静问题;...

    孙长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2246123.html
  • 原始佛教的特质1)

    应为无我行方可。若广泛地说,这不限於佛教,即使是一般宗教或艺术,若非成为无我,即不能达到其极致。   注八:相应部二二、五九= 巴利律藏大品受戒南传三二三页)、四分律卷三二、根本说一切有...nirujjhati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,此无故彼无,此灭故彼灭),杂阿含卷一二二九三经、二九七经等)。   注五:例如巴利律藏大品受戒之转法轮经云:ya? ki?ci samudaya-...

    水野弘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4846950.html
  • 石头希迁及其禅法

    《宋高僧传》卷十<道通传>,当为道通的弟子金藏)注11),向他问法。此外,据《景德传灯录》》卷七记载,李翱还曾向马祖的弟子智藏、大义问法。 李翱在此后著《复性书》三载《李文公集》卷二),...,使本有清净的本性受到污染,"性斯匿矣"。)圣人、凡人乃至恶人之性本无差别,但圣人不为情欲所动,其性"广大清明",虽有情,但可以说"未尝有情"),而凡人乃至恶人由于其性被"嗜欲好恶之所昏"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5746959.html
  • 任继愈《中国佛教史》2)

    ,比丘尼戒本解说,讲述受戒、安居等的“诸事”犍度),通论戒的“本母”和“增—毗尼”对戒依数递增的补充说明)。或分为三部分:分别部戒条)、犍度诸事)、附戒条的解释)。经藏即是“阿含”,分作五...浮屠经》给东汉的一位博士弟子,是有史记载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之始。  当公元前2世纪初佛教传进大夏后,继续向西北流动,至迟在公元前后,安息帕提亚)已有佛教传播。安息到前1世纪,已经领有西到小亚细亚、叙利亚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2847041.html
  • 中国思想与大乘佛教

    暧昧。   那是什么原因呢?第一个理由是,对一般士大夫而言,大、小乘在理论上的差异很难理解。其证据之一是,刘宋即五世纪前半)刘义庆所编的《世说新语》文学37)载有如下的奇闻注10)。   三...为什么比较,以及比较两方的结果是要得到什么这种“目的”的问题注1)。   比较大乘佛教与中国思想的结果,是要得到什么呢?对此目的虽已有了种种思考,但在此想提出“...

    许洋主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0547426.html
  • 当代台湾佛教变迁之考察注1)

    台湾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宗教瞿海源,1992)C)︰世界佛教通讯录朱其昌,1989)D)︰世界佛教通讯录朱其昌,1994) 323 页 按一︰由于资料来源里仅是寺院庵堂名称地点的陈述,因此...重修台湾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宗教”的可信度反而较低, 其中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该项统计资料仅是汇集历年来 48 年、71 年、72 年、74 年)已有的资料而成的。 因此,虽然没有将台北市、高雄市院辖市的...

    王顺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047534.html
  • 無為法

    有「無為相應」S. 43. Asa?khata-s. = S. iv, pp. 359-373),包含同型之四十四經,對於無為皆云:「貪欲之滅盡、瞋恚之滅盡、愚痴之滅盡即是無為。」此即意指涅槃。在...是無為或涅槃的同義語。又,於此章第一品末云「涅槃相應第一品」,正好說明了「無為相應」又稱為「涅槃相應」。  附帶說明,在漢譯《雜阿含》中,相當於巴利的「無為相應」的,只有卷31的一經899)。5該經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348001.html
  • 中国禅学史 早期禅法

    一千零一十七一说为一千零二十八)颂诗,因多为祷颂天神,故称“赞颂明”。它是全经的主干,由此化出“娑婆”和“夜珠”二部。  二、娑婆吠陀。其中篇什大多来自黎俱吠陀,而依“须摩祭祀”以序次第。主要歌唱诸神,故...已经核查的知识和纪录,再转告我们。  第一节 古老的文献  很难想象,古印度的自由先民,是否太沉湎于超越时空界限的思考,因而忘了给《吠陀经典》留下时间的记号。  幸亏,在波加兹科易即今之土耳其的安卡拉...

    苏渊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0348918.html
  • 吐蕃时期的禅宗传承

    王锡撰写的序文部分叙述8世纪吐蕃印汉僧诤事件);  二、针对印汉僧诤的辩论所写的问答包括旧问、新问、又问);  三、摩诃衍本人给赤松德赞赞普所写的上奏文。  摩诃衍给赤松德赞赞普写的上奏文里,...知识传承。如何解释史料与史实间的矛盾?吐蕃时期禅宗传承是怎样一种发展样态?禅宗传承的活动区域在哪里?这些问题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。本文认为吐蕃禅宗传承活动的中心区域在藏语称作“玛域”青海东部之黄河流域)...

    张亚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0348920.html